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璀璨烟花点亮“鸟巢”夜空。在开幕式的前一天,北京环卫人员已开始对国家体育场周边烟花可能飘落的道路进行湿化作业,杜绝安全隐患。
开幕式结束后,环卫人员还拉网式清扫爆竹皮,用最快速度将整洁的奥林匹克公园呈现给公众。
湿化作业面积18万平方米,道路潮湿但不积水
“在烟花燃放的前一天,我们就开始湿化作业了。环卫人员先用洒水车对道路和绿化带进行湿化,如果遇到草丛遮挡的地方,他们要拿住喷头往草丛里洒水,进行人工湿化。”北京机扫公司奥园环境服务中心经理助理张洁介绍,对相关道路、绿化带开展湿化作业非常必要,这是为了防止火星飘落到干枯的树枝、草地上,形成安全隐患。
北京环卫集团旗下北京机扫公司奥园环境服务中心负责奥林匹克公园地区70.3万平方米作业面的综合环卫作业,其中冬奥封闭区域内的作业面积约43万平方米,冬奥会开幕式烟花燃放相关区域的湿化作业也由该服务中心完成。张洁告诉记者,根据周密的计划和测算,湿化区域主要包括湖景东路、湖景西路,慧忠路主路、辅路及绿化带,湿化作业面积达18万平方米。
路面湿化后还可能留有积水,因此环卫人员要使用全电动吸扫车将马路边的积水全部吸走,以免出现道路结冰的情况。“市民可以看到道路是潮湿的,但不会有积水#冬奥会开幕式烟花太美了#,也不会结冰。”
这并非鸟巢上空首次燃起奥运烟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环卫人员同样对周边道路提前开展了湿化作业。但与2008年相比,此次冬奥会的道路湿化作业任务更加艰巨。 “这主要是因为夏季空气湿度较大,而且树木、草丛都郁郁葱葱,不像冬天,枯叶、枯枝比较多,所以湿化的难度和工作量更大。”张洁说。
百余人集结,拉网式清扫爆竹皮
除了提前对周边道路开展湿化作业,随着烟花降落的细碎爆竹皮,也需要尽快收集、处理。
张洁表示,烟花燃放前,100余名环卫人员就已经集结待命。开幕式后,大家从安检口进入奥林匹克公园区域,分成小组,南北方向分开,拉网式清扫爆竹皮。清扫区域仍以湖景东路、湖景西路、慧忠路为重点。
清扫爆竹皮基本靠人工进行,环卫人员手持扫帚和捡拾夹子,将爆竹皮归堆儿收集,然后由车辆统一转运至固定区域。“彩排时我们做过多次演练,清扫爆竹皮需要彻夜工作,以保证第二天清晨呈现出一个清洁、漂亮的奥林匹克公园。”张洁说。
■对话
“双奥”环卫人员卢海杰:
冬奥烟花燃放区域湿化面积大,设备周边湿化要格外小心
北京环卫集团工作人员卢海杰参与了两次奥运会的环境保障工作,在他看来,因为冬天干燥,冬奥会烟花燃放相关区域的湿化作业量和面积都更大,但设备的更新也让保障工作能更全面地进行。
“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看开幕式,但能参与冬奥会的相关工作,我挺自豪的。”卢海杰说。
新京报:北京冬奥会环境保障工作,你主要负责哪些区域?
卢海杰:我负责的是奥林匹克公园周边非封闭区的环卫作业#冬奥会开幕式烟花太美了#,包括科慧南路、大屯北路、大屯路、湖景东路等区域,基本上是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下午4点,同事会把午饭送到我工作的点位,吃完接着工作。我没算过工作区域的面积有多大,但是一天下来,脚都走疼了,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新京报:在道路清扫过程中,哪些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卢海杰:我们比较注意道路保洁的细节部分,比如垃圾桶周边、草丛里,这些地方都容易积攒垃圾,需要及时清理。
在冬奥会开幕式之前的几天,进场物品比较多,在临时堆放垃圾的点位,纸箱子、木箱子、各种木棍特别多,我们要随时关注是否有大件垃圾,这是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比平日的工作量多出三分之二。
清理这些大件垃圾还挺费劲的,有时候一个人根本拖不动,需要通知同事开车过来,再几个人合力把大件垃圾拖上转运车,拉往指定的集中存放点,之后再由专门的车辆运出。
新京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你也参与过奥林匹克公园的保洁工作吗?
卢海杰:是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正好赶上我的孩子出生,可以说是个奥运宝宝。今年是冬奥会,我同样站在奥林匹克公园里,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看开幕式,但是我能参与冬奥会的相关工作,挺自豪的。
新京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有烟花燃放,作为“双奥”保洁人员,你觉得这两次保洁工作有何不同?
卢海杰:我觉得冬奥会烟花燃放相关区域的湿化作业量更大。毕竟是冬天,比较干燥,所以需要湿化的面积也更大,树枝、绿化带等区域,有时候还需要人工湿化。在放置烟花燃放设备的区域,设备都不能碰水,但是地面要保持湿润,所以我们都是人工操作,十分小心,耗时也更长。举例来说,如果这个区域从上午9点半开始湿化,可能到晚上7点左右才完成,这还不算其他区域的湿化。
不过与2008年相比,我们的作业设备先进很多,现在基本都是纯电车,车辆的技术性能也更强。比如,以前的设备水泵压力小,现在纯电车的水泵压力相当大,可以喷至大约20米的高度,高树枝、高围墙等都能进行湿化。
新京报:你们如何筹备冬奥会环境保障工作?
卢海杰:开幕式之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就已经全部在单位待命了,大家三班倒,以最好的状态保障好冬奥会。不在班上的时候,我们就在单位的办公区休息,或者去车里稍微躺一躺,都不回家。的确是很辛苦,但这也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保障好北京冬奥会,我很骄傲。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影记者 郑新洽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