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对我国农业的严重影响及应对措施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其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损等均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据统计,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6l0980~10美元,远远超过了其他气象灾害l1l。近40年来。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升高,我国气候总体出现变暖变干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农业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现有的种植制度、种植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2030-2050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会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降低约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且对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圜。因此,研究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极为重要,并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干旱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干旱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尤其是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历史上.干旱造成的危害就十分严重。如1876、1879年的华北大旱灾.在总面积100万km的土地上。
田地龟裂,河流干涸,树木枯槁,青草绝迹,更没有任何庄稼,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大旱灾共饿死了l000多万人f31。20世纪的前50年中.曾发生过11次死亡逾万人的特大旱灾。近年来,旱灾更是频繁发生,如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持续大范围的特大旱灾,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2015春旱,加上其他地区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773.33万hm,其中作物受旱604.53万hm。重旱190.10万hm、干枯101.O0万hm,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68.4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问;而2010年秋至2011年初北多省也遭遇严重干旱,部分达到特大干旱,比西南干旱更为严重.甚至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也承受了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据报道,2010年的冬春连旱使长江水量受影响。洪湖、斧头湖、长湖等主要湖泊水体面积比同期少4成。塘堰干涸,水库无水,长江汉江告急,中小河流断流,成片土地龟裂、禾苗枯萎,连续6个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导致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阁。
干旱除造成农业歉收外,还造成水资源匮乏.导致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不足。据报道,全国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座,年缺水量约58.4亿m。据测算,因缺水每年造成的城市工业产值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有增长的趋势『3J。而沿海一些城市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及海水倒灌现象。而且,水资源缺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质难以保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干旱发生时还因降水不足,土地墒情下降,致使土地沙化、盐碱化。而土地沙化又使沙尘暴活动加剧。如2001年春季,北方干旱加上冷空气和气旋活动频繁,由其引起的大风、沙尘天气偏多,仅3~5月就出现18次沙尘天气,沙尘天气总Ftd。频繁的大风、气旋卷走了大量表层泥土,加速土壤水分蒸发耗散.也加剧了旱情的发展。我国干旱的特点2.1季节性明显我国的气候为明显的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呈现夏多冬少的现象。但由于夏季风自南向北推进有一个过程,因此各地雨季到来时间有所差异。且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作物生长的季节与降水年内分配不相适应,农业季节性干旱特征明显。
我国各地根据农业生产的习惯和特点,按干旱出现的季节,将干旱分为春旱、夏旱、秋早和冬旱。春旱一般发生在3~5月份,该时期气温上升快,空气相对湿度低,土壤水分丧失快,而此期间正是播种插秧时节,发生干旱对作物造成的影响会非常大;夏旱多发生在7—8月份,此期间虽然降雨量大,但降雨往往集中在一次或几次暴雨中,短时间内总的降水量大于同期作物需水量,导致作物对降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加之此期间气温高,蒸发量大,所以也可能发生旱情。秋旱一般发生在处暑到秋分这一时期,直接影响作物的浇灌和播种;而冬季多偏北风,降水一般很少,因此也时常发生冬旱。冬旱导致土壤底墒减少,影响越冬作物。如2008年冬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雪严重偏少,华北大部、西北大部、黄淮大部及江淮大部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0%~90%,一些地区基本无降水,华北、黄淮一些地区连续无雪13数超过70d,一些地区累计雨量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小值。2.2发生频率高受灾面积大干旱灾害具有受灾面积大的特点,因此民间有“洪涝一条,干旱一大片”之说,说明干旱面积非常广。
而且农业干旱在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发生频率高且在全国各地均有可能发生,只是发生及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如2000年,我国先后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严重旱灾,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2~7月份的春夏大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华北、西北东部旱期长达半年之久,全国受旱面积高达,为建国以来之最,其中成灾2678万,绝收800万hmz,因旱损失食近6000万t,经济作物损失510亿元人民币,其影响超过了1959—1961年3年自然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灾害1。在地域分布上,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干旱地区,面积居全国之首,这一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6%,而拥有的地面径流量仅占全国地面径流总量的4.9%,每年旱灾面积约占全国旱灾面积的50%左右,干旱发生的频率也最高I5l。2.3持续时间长从干旱持续时间看,许多地区是冬春连旱或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持续时间长。如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湖北省从2010秋至2011春夏遭遇了秋冬春持续干旱,在长达200的时间里降雨异常偏少.有66个县市的雨量为近60年气象记录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北部地区偏少60%~80%,千余座水库,其中绝收2.6万hm,有989万人遭受旱灾。
除了持续时间长外.有的地区干旱时还常伴随着高温出现,致使旱情加重.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伏早期较为明显。而最为严重是连年干旱。历史上的大旱灾都是连年干旱造成的,如西北地区曾发生过接近14年的大旱。干旱的连续性往往使旱灾加重,损失加大。干旱的成因分析3.1气象因素极端异常气候是特大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当某一地区长时间受北方冷高压或南方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高压范围内气流下沉,就会导致持续晴天少雨或无雨。另外,势力 强大的北方干燥气团侵袭南方时会吸收空气中的大量水分,使地面水分迅速失去,也会酿成 灾。而太阳黑子、火山活动和地球轨道偏移,厄尔尼诺现象等天文、地球物理因子的变化 也都可通过大气降水等天气气候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农业干旱的发生3.2 地形、地貌干旱严重程度也与地形地貌有关,丘陵、山地和平原、盆地等就有所 不同,其降水分布差异很大,从而造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农业干旱。如泰岭、太行山等高大 地形区会阻挡及影响夏季暖湿的东南季风向西北内陆深入,使山地背风面的降水显著减少, 成为少雨易旱区。
而南方山区虽然年降水较多,但因地面坡度较大,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 因而也经常遭受干旱威胁。在西南地区,其大部分河流河谷深切、田高水低2015春旱,且大部分耕地 为坡耕地,绝大部分无灌溉条件,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高坡陡,加之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表很难留住水,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因此,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面对极端异常气候 发生时就显得十分脆弱[8J。此外,由地形引起的土壤植被差异,也与农业干旱的发生密切 有关。植被茂密,土壤深厚疏松、结构良好时其蓄水保水能力就强,农业干旱发生就轻.反 3.3农业生物因素 不同的植被,不同种类的作物,或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期。 其抗旱耐旱能力也有所不同,如谷子、甘薯等作物就较耐旱。而玉米、棉花苗期需水少,抗 旱能力强,中期则需水较多。 3.4 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对大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浪费以及水环境污染等在客观 上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从而加剧了干旱的发生程度。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 家之一,水土大量流失导致土地蓄水保墒能力减弱,加剧了河道湖泊的淤积,加大了干旱灾害的危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 已达35 6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