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到高压,大家应该都了解中国的副热带高压,有人问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天气是什么,还有人想问为什么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就高,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副热带高压图片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为什么天气,让我们来看看吧。
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为什么天气
晴热天气。
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带的天然分界线:秦岭山脉。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晴热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20~30°附近副热带地区。
其形成主要是因为赤道低气压带的上升气流到上空,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向极地地区上空(近地面为高压区,上空为低压区)流去,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到纬度20~30处,上空大气运行的方向接近和纬圈平行。
从赤道地区上空源源不断流来的大气,堆聚下沉,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气压增高,形成高压带。属动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规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约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此高压带是盛行西风带和东风带的分界,其高纬一侧是西风带。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在其西北一侧是西南气流治跃区(通带雨区)。
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压,通常把控制太平洋地区的称为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冬季气温0℃~5℃,夏季25~30℃。年降水量约350~900毫米,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3倍以上。
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东部和西部的大气铅直运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高压的东部,下沉运动特别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造成很强的下沉逆温,称为信风逆温。这种强逆温的层结非常稳定,抑制了垂直对流的发展,使天气持续晴好,形成了副热带大陆西岸的干燥气候带。
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本气候区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同时因西风从冬季较温暖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吹来,气候温和湿润。
位于副热带地区(纬度约为20°~30°)的高压系统。它呈椭圆形,其长轴大致同纬圈平行,是具暖性的动力系统,一般在700百帕和500百帕等压面图上最明显,属行星尺度系统(见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角动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大洋上,常年存在,按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称为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
由于这些高压环绕整个副热带地区,故统称为副热带高压带。有时,副热带高压还可分裂为更小的高压单体,有的小单体也可以位于大陆上。冬季位于南海地区的单体,称为南海高压。
特征:副热带高压带的主要成因是动力的作用(见急流),其高压脊线(等压线或等高线反气旋曲率最大处的连线)处于哈得来经圈环流和费雷尔经圈环流(见大气环流)的下沉气流区,天气多晴朗。
相传从大西洋运马往西印度群岛的帆船,进入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无法航行,终因水和粮食用尽,不得不将马匹投入海中,故欧美各国常用马纬度作为副热带高压的同义词。
就副热带高压的单体来说,东部和西部的大气铅直运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高压的东部,下沉运动特别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造成很强的下沉逆温,称为信风逆温。这种强逆温的层结非常稳定(见大气静力稳定度,抑制了铅直对流的发展,使天气持续晴好,形成了副热带大陆西岸的干燥气候带〔见地中海(型)气候〕。
在高压的西部,下沉气流和逆温都比较弱,使低层辐合上升的暖湿空气,易于冲破逆温层而形成对流,故多雷阵雨天气。
西太平洋高压、北太平洋高压,在夏季一般分为东、西两个大单体:位于西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西太平洋高压,位于东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东太平洋高压。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北侧的西风带中,气旋和锋面活动比较频繁,常产生阴雨或暴雨天气。
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西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它是大气环流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副热带地区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稳定少动的深厚暖高压.
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它的范围在500百帕图上,用588线表示.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其位置的变化:南北方向,用副高脊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代表.8月脊线平均位于北纬24°.东西方向用588线西伸端点所在经度代表,平均位于东经12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
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之南移.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以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
从上述可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活动特点:夏季北进时,持续时间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秋季南退时,却时间短,速度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年际变化较大.当其活动出现异常时,常常造成我国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对高温的影响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天气晴朗,高温少雨。 对台风的影响
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影响,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是其引导气流。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华南前汛期:5月中旬-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比较偏南(20°N以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
江淮梅雨:6月中旬-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跳到长江流域,脊线维持在22-25°N,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华北、东北雨季:7月中旬-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达到最北位置,脊线维持在30-35°N,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也会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
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就副热带高压的单体来说,东部和西部的大气铅直运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高压的东部,下沉运动特别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造成很强的下沉逆温,称为信风逆温。这种强逆温的层结非常稳定,抑制了垂直对流的发展,使天气持续晴好,形成了副热带大陆西岸的干燥气候带。
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随着季节的更迭,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位置也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从1月到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主体呈现出向北、向西移动和强度增强的趋势;从7月到1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则有向南、向东移动和强度减弱的动向。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还具有明显的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变化的不同阶段。
【宿迁党员e家】1,天气预报中常提到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 )(
天气预报中常提到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晴热天气
副热带高压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它是大气环流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副热带地区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是一种浓厚的暖高压,它常年存在且稳定少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其西部的高压脊。它的范围在500百帕图上,用588线表示,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南北方向,其位置的变化用副高脊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代表。6~8月脊线平均位于北纬24°。而在东西方向,其位置用588线西伸端点所在经度代表,平均位于东经12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有暖气流与冷空气相交绥,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因此每年的这个时节,华南进入雨季;而到6月的中、下旬,副高脊线北移,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也随之北移,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常说的梅雨;到了7月的上、中旬,副高脊线继续北移,在北纬25°~30°之间来回摆动,随之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而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天气异常炎热;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跳过北纬30°,其位置也到达了一年中最北边,至此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而到了8月底或9月初时,高压脊不再北移,而是转而开始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以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结束。从上述西太平洋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不难看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活动特点。即夏季北进时,因其移动速度较慢,所以持续时间较长。而到了秋季南退时,速度却很快,持续时间较短。这足以说明其年际活动变化较大。而这些活动一旦发生了异常,就会引发我国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副热带高压的特点是什么?
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的东部地区之所以会出现持续性的晴热天气,是因为其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而该区的下沉气流又因受到绝热压缩而变暖,固出现这样的天气。相反其西部地区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随着季节的交替,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位置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春夏季节,大致每年的1月到7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呈现出向北、向西移动和强度增强的趋势;一年中的其他月份,副热带高压主体则会向南、向东移动,而强度呈现减弱的动向。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具有两个明显的不同阶段,即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变化。
副热带高压带是盛行西风带和盛行东风带的分界带,而东风带位于较低纬一侧。因其属于动力高压,其控制的地区一般天气晴朗,温度较高,而在其西北一侧是通带雨区。通常把控制太平洋地区的称为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它随季节而不断变化,但一般都在北纬10°~40°之间活动。
副热带高压究竟为什么这么厉害
“随着副高的加强,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将迎来一轮高温天气”、“副高外围所携带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维持中国的副热带高压,上述地区将出现强降雨过程”……在天气播报员的口中,副高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尤其是夏天一到,副高的名头更是响亮,酷暑的持续、雨带的变化、台风的走向,似乎大多数的天气变化都与其形影不离。什么是副高?它又与我国的天气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谈谈,那些年来他们常提起的——“副热带高压”。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是其背后主要的两大推手。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随着纬度的升高,地砖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北纬30度附近),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热带高压。
而我们熟知的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在夏季,因为强度高,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冬季,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多情况下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有一个,它的强度、范围和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天气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酷暑天气的罪魁祸首
刚刚我们说到了副高的成因,现在就来谈谈,副高究竟能够对我国的天气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这不,前一阵子(6月26日至30日),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就是副高的“杰作”。从下面这张500hpa天气图上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整个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几乎都在588线的控制之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500hpa图上的588位势什米等高线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移动和强度)。
从气象专业角度来说,副高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此外,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甚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区,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为主,如果副高强盛,则该地区还会出现干旱灾害。
副热带高压是什么性质的天气系统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本气候区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同时因西风从冬季较温暖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吹来,气候温和湿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