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杀手锏”之一:改革开放40年间的天气雷达

    1年前 | admin | 190次围观

    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_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

    导读

    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711型简易天气雷达,到如今以多普勒技术为主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从一开始天气雷达“难以引进”到“走出去”,再到走入百姓身边——

    这些变化,正是留在改革开放40年间的生动印记。

    天气雷达站,是许多气象人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比如——

    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

    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

    除了外表惊艳,这些天气雷达还在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视作现代气象业务的重要“杀手锏”之一。改革开放40年间,天气雷达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

    1拉锯式谈判 引进先进技术

    1995年8月15日,在时任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的主导下,中美天气雷达技术方面第一个合资项目落地。从1996年中美合资组建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到1998年第一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落户安徽合肥,仅用了两年时间。

    起初,与美国的雷达公司谈判进展并不顺利。美方认为我国天气雷达技术落后,提出了非常强硬的技术转让方案。但中方谈判代表并不胆怯中央气象雷达,细心准备了厚厚一摞谈判资料。经过拉锯式谈判,鉴于我国天气雷达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同时美国军工企业在冷战结束后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美方最终同意了中方提出的合作技术投入和分成方案。

    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

    1997 年全国第一部进口的WSR88D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位于上海。

    技术引进较之进口整机雷达,其成本大大降低,由每台雷达约耗资400万美元降低至100万美元左右,推动了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布网新一代天气雷达。安徽省政府积极投资启动合肥天气雷达建设项目,建成了我国首部新一代天气雷达。

    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

    安徽合肥雷达(CINRAD SA)

    此后20年间,在引进美方技术的同时,国内雷达研制厂(所)也开展了技术攻关,极大促进天气雷达民族工业的发展。

    2打破垄断 发展民族工业

    事实上,中国气象局从1994年开始中央气象雷达,就先后制定了《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建设计划》《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站点布局方案》,编制了《天气雷达发展规划(2001-2015年)》《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发展规划(2004-2010年)》,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并统一命名为新一代天气雷达。

    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

    天气雷达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布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工作节奏异常紧张。

    “白天,雷达基本都在运转,技术人员要跟踪巡查运行情况,调试工作只能安排在晚上。”参与当时合资项目谈判的现任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气象雷达重大项目技术负责人高玉春回忆。

    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性能、功能和技术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截至2017年底,我国规划建设完成了21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形成当今世界上技术先进、规模最大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

    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

    我国上世纪90 年代末开始布设多普勒天气雷达,原计划布设158 部,后来根据需要增加至216部(截至2017年底)。图为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分布图,其中蓝色表示S波段雷达,绿色表示C 波段雷达,红色表示增补的雷达。

    此外,随着我国雷达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地物对消能力、反射率、速度和谱宽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雷达产品还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印度、韩国和罗马尼亚等国家。

    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

    出口罗马尼亚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

    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

    出口韩国的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

    新型雷达技术也得以快速发展,风廓线雷达技术趋于成熟,双偏振天气雷达业务体制、定标方法和技术标准已经确定并开展了应用试验,初步开展了相控阵天气雷达探测理论的研究,并开展了S波段、X波段相控阵雷达试验平台建设。

    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

    我国首部双偏振天气雷达,位于广东连州

    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_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部X 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位于广东佛山

    3从雷达塔到“网红”科普产品

    甘肃酒泉,外形如海豚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建成后,便成为嘉峪关地区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塔楼还是一个科普气象站,集气象观测、科普、观光功能为一体。

    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

    甘肃酒泉雷达(CINRAD CC)

    山西长治,地处湿地公园的新一代雷达塔高125米,其裙楼和外观结构组成“飞碟”造型,成为市民登高远眺、了解气象科普知识的地标建筑。

    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_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

    山西长治雷达(CINRAD CC)

    浙江宁波,地处慈溪达蓬山的雷达塔楼外形如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登塔远眺,浩瀚东海尽收眼底。

    中央气象雷达图实时_中央气象雷达云图实况_中央气象雷达

    浙江宁波雷达(CINRAD SA)

    诸如此类的雷达遍布全国各地。

    经过数十年发展,天气雷达已悄然走近公众身边。譬如,各地在雷达塔楼的规划、设计、布局和选址建设中,尽可能结合气象业务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由于雷达观测对周边探测环境有要求,为了不影响城市建设,雷达塔楼多建设在当地最高点,因而多成为“地标”,其建筑设计也屡获国内外大奖。

    此外,不少雷达塔楼也兼具气象观测平台和气象科普馆等多重功能,其人文价值大为提升。

    而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天气雷达产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雷达图几乎是各大气象类APP的“网红”产品,不管是否具备气象知识背景,都能看懂“西红柿炒鸡蛋”——雷达回波越强,西红柿鸡蛋的颜色越深,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到来的“脚步”也便清晰可闻。

    某种意义上,天气雷达产品拉近了公众与气象科学之间的距离。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