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健康、送诊疗”不能成为慰问活动主题

    1年前 | admin | 121次围观

    日前,网传北京市红十字会在6月的一项活动中入户慰问发放救助款4000元,而住宿及餐费高达27000元。这个看似不正常的“倒挂”随即引发舆论关注。

    8月7日下午,针对网友质疑,北京市红十字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6月共开展了3次偏远地区的诊疗活动,参与志愿者近百人,27000元系保障志愿者食宿费用。

    志愿者食宿费用并非舆论关注的焦点,网民普遍关注的是“为什么餐饮、住宿的开支比入户慰问费还高”。

    北京市红十字会回应,在偏远地区进行的“博爱在京城,健康乡村行”活动是一个长期开展的志愿者基层诊疗活动,由专业的医生志愿者上门为偏远地区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其实就是一个专门“送健康、送诊疗”但是不“送钱”的公益活动。在开展诊疗过程中,基层红十字会反映有两名特殊困难的群众,因此北京市红十字会就给每户送去了2000元的慰问金。

    这个说法,合情合理。活动费用支出没有“倒挂”,只是临时遇到特殊情况,产生了一笔与诊疗活动本身关联不大的慰问金。在公示中,活动费用与慰问金并列让人产生了误解,把诊疗活动当成了慰问活动,把入户慰问当成了活动主题。

    尽管如此,北京市红十字会的解释还是没有说服一些已经抱有成见的人。他们按照北京市红十字会的说法,重新核算了每个志愿者的花费,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这个“互动”看上去不是太成功,但是不可或缺。

    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必须确保每一笔费用的合规和透明。因为之前出现的一些风波,红十字会曾经一度面临公众的信任问题。对此,红十字会也在不断提高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北京市红十字会这次遇到的质疑,是因为公示信息引发的。

    对公益组织来说,遭遇公众监督和质疑并非坏事,只要坚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有问必答,因为信息沟通不充分产生的误解就一定能解决。当然,沟通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双方不断地倾听和交流。

    沟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不是信息传递不畅,而是彼此持有成见或者偏见。如果一方总是不相信,另一方则是懒得说,那么心结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社会公益事业。

    尽管北京市红十字会还没有彻底说服自己面对的质疑者,这种一五一十回应质疑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只要坚持下去,让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和误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