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注意补给矿物质。矿物质对于雏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骨骼的生长,防止软骨病发生,故应在饲料中加入2%~3%的骨粉或蛋壳粉、贝壳粉以及0.5%的食盐。如舍饲时,还应在舍内设置沙盆放上沙粒,让其自由采食。沙粒如同牙齿,起到机械磨碎食物的作用。
(6)喂饲时注意采食情况,若个别体弱雏鹅采食较慢时,应分开饲养,以达到雏鹅生长发育的整齐。
4雏鹅的管理
雏鹅管理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对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有直接影响,主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4.1分群与保温
为了提高雏鹅的成活率,雏鹅应按体质强弱分群饲养,每群以20~30只为宜,大群饲养每群可养到50~100只,但夜间应分成小栏。雏鹅育雏保温期以1周为宜,0~4 d宜在网上保温饲养(饲养密度为15~20只/m2),4 d后白天在舍外围栏饲养,晚上在网上保温饲养(饲养密度为10~15只/m2)直至脱温。出壳后7 d内温度保持在30~32℃,以后每天下降0.5~1.0℃直至常温。保温可分为人工给温育雏和自体给温育雏。人工给温育雏主要有红外线灯泡保温和地下火道给温,红外线灯泡保温就是将红外线灯泡挂在离地面40 cm高度照射保温,此方法育雏效果好,但耗电量大,灯泡易损坏;地下火道给温,育雏效果好,成本低,燃料就地取材,缺点是初学者温度难以控制。自体给温育雏保温就是将雏鹅放人铺有干燥清洁垫草的箩筐或厚纸箱内,用自身的热量保温。通过增减覆盖物、调整雏鹅只数来调节温度,每个箩筐放10只左右的雏鹅为宜。此方法简单,节省成本,但工作繁琐,不宜大群育雏。
育雏室温度适宜判断标准:温度适宜时,采食、饮水活跃,吃饱休息靠近热源紧卧一圈,但不重叠;温度过低时,紧靠热源,拥挤成堆,三五层堆积在一起,俗称码垛子,采食、饮水不活跃,常见少数采食后很快又挤近热源;温度过高时,远离热源,常见在墙边和门窗缝隙通气处堆积。值得注意的是雏鹅紧卧在一起或7~8只卧在一起而不堆积,都不是温度低的表现;雏鹅绒羽一直很干燥蓬松是温度适宜的表现,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码垛子,挤在里面的雏鹅会“出汗”或挤在饮水处把自体的羽毛弄湿,“出汗”和湿毛极易引起雏鹅感冒,饲养员要特别注意。
4.2防湿与赶堆
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若湿度高、温度低,因体热散发而寒冷,容易引起感冒和下痢;若湿度和温度都高,体热不易散发,因闷热造成代谢和食欲下降,影响生长,抵抗力也随之下降。适宜的湿度:0~10日龄为60%~65%,11日龄以上为65%~70%,温湿度的控制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干湿温度计挂在鹅舍内,时时调整温湿度。此外,育雏室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同时,勤添垫料,定期更换垫草,通风透光,保持地面干燥。雏鹅遇气候寒冷常常堆积在一起,容易互相挤压窒息而死,因此,无论因寒冷或温度过高而出现堆聚,须用手赶散叫赶堆。
4.3放牧与放水
目的:①增加雏鹅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肌肉和内脏的生长发育。②培养和训练雏鹅采食野生草的能力。③雏鹅在室外放牧,可增加其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④通过放水,满足水禽的生理特性,同时还可以以水散热调节体温。
春季育雏在4—5日龄(冬季在10日龄后),可选择晴朗的天气把雏鹅放在育雏室外的活动场地上放养,让其自由采食青草,并逐渐延长室外活动的时间。让雏鹅在浅水处自由下水、戏水,切不可强迫将雏鹅赶入水中。第一次下水时间不宜过长,当部分雏鹅戏水一段时间后,可缓慢将雏鹅赶上运动场采食,此后雏鹅又会陆续戏水,直至大部分雏鹅戏水后可将雏鹅关入室内。1.5~2.O h后,再将雏鹅放人运动场让其自由戏水,重复上述过程。这样,第一天约重复上述3~5次下水过程,第二天下水基本不会再有问题。第一次下水应随时有专人看管,第二天下水基本不会再有问题。为了防止湿毛的雏鹅死亡,对个别全身湿毛的雏鹅应及时烘干(夏天可在太阳下晒干)。对于少量腹部或背部部分湿毛的雏鹅不必烘干,雏鹅休息卧在一起会自然干燥。
4.4卫生和兽害
育雏期间,要注意育雏室、育雏箩筐的清洁卫生,经常打扫场地,勤添垫草,定期更换垫草,每天清洗食槽和饮水用具。育雏室要专人看守,防止狗、猫、鼠危害和偷盗。
4.5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足够的睡眠是保证雏鹅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睡眠不足,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5日龄内的雏鹅,每次喂饲后,应给予10~15 min的运动(在栏内活动)。其余时间都应让其休息、睡眠,由于睡眠时雏鹅的基础代谢率减弱,此时保温尤为重要。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可逐渐缩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