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政府陆续推出政策,引导更多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返乡就业的比例上升明显。
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五届在外地(即“非生源省”)求学的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返乡(即“生源所在省”)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22届外地求学本科生返乡就业的比例(47%)较2018届(43%)提升了4个百分点。可见,在当下应届本科毕业生返乡就业意愿在不断增强。
这份报告的调查结果是基于麦可思研究院对于202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以及近5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评价。
报告称,曾经“北上广深”是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向往之地,如今他们的就业重心已进一步下沉至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他们的新选择。
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即返乡就业的比例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生源返乡就业比例最高,为59%。其后为西部地区(44%)。东北地区生源返乡就业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4%。报告分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意愿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家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越大,生活环境越好,对大学毕业生的返乡就业吸引力也就越大。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相比一线城市,近年来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与一线城市在缩小。中西部中心城市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在缩小。同时,在收入差距缩小的同时,在家乡生活开支也比较低。此外,离家近一些,照顾家庭或者得到家庭的支持也比较多一些,生活习惯、气候等也更容易适应,亲戚朋友也多。
曾在一线城市工作了3年的小刘今年回到厦门一家国企工作,“回厦门后生活都比较规律了,比较有生活的感觉,而且住家里,开销也少了好多。”
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一方面,部分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竞争压力更大,找到心仪的就业岗位也比较难,这也使得不少毕业生选择返乡就业。同时老家所在的城市或者附近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态势好,回去以后离家更近,各方面因素影响下,也使得很多人回到家乡所在省份工作。
返乡就业群体即便在月收入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就业满意度并不低。麦可思数据显示,2022届返乡就业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525元)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465元,工作专业相关度(70%)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但就业满意度(78%)略高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77%)。
地方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
例如,今年7月30日,广西南宁市举行2023年第十一届“广西籍学子回家看看”活动,活动采取学子们喜闻乐见的政策解读、城市打卡、破冰交流等方式,主办方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城市面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向在外求学的广西籍学子推介南宁,并现场解答学子们关心关切的生活安居、就业创业等方面问题。
根据河北媒体报道,为进一步拓宽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沟通联系的渠道,帮助在外优秀学子深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近日,正定县南牛镇组织20名高校学子开展“高校学子家乡行”人才招引系列活动,引导他们积极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献智献力。
根据河北媒体报道,为进一步拓宽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沟通联系的渠道,帮助在外优秀学子深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近日,正定县南牛镇组织20名高校学子开展“高校学子家乡行”人才招引系列活动,引导他们积极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献智献力。
湖南省浏阳市为了让大学生进一步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已连续举办五届“燕归巢 返家乡”活动,组织大学生走进当地的园区企业,实地感受家乡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数据显示,过去4年,参与“燕归巢”活动的学子,毕业后有360人回浏阳就业创业,约占毕业总人数的80%。
河南去年印发《关于推动豫商豫才返乡创业的通知》明确提到,支持豫商、农民工、科研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其中,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毕业年度或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新招用员工数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