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图虫创意多地试运行集中供冷系统

    1年前 | admin | 138次围观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显示,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为了应对全国高温天气的挑战,“集中供冷”或许可以为人们应对这种挑战提供新的思路。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区域集中供冷”方案这种新型的制冷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体验到“集中供冷”呢?

    为什么要使用“集中供冷”?

    所谓“区域集中供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设置集中的制冷站制备冷源,替代各公共建筑自建的分散制冷系统,然后通过输配管网将冷冻水输送进换冷站,经过冷交换后将7至9摄氏度左右的冷冻水输送到各用户的末端风盘系统。

    集中式供冷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峰谷电价,灵活协同运行主机与蓄冷装置,用户投资和运行费用被降低。通过集中供冷,公共建筑得以摆脱传统的分散式制冷系统,实现节能和减排目标。

    集中供冷具有集约用地、高效节能、错峰降容、有效避免重复投资等特点,比较适合在城市CBD等商业楼宇高密度集中的区域推广应用。

    如深圳前海推行的“区域集中供冷”,将半径不超过1.5公里范围内建筑物的制冷机房和冷却塔集中附建在一个公共空间的地下和楼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利用接入产生的冷气费用与自建产生的费用相比更加节省。

    集中供冷原理_集中供冷时间界限_集中供冷真的来了?

    深圳前海航拍图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多地试运行集中供冷系统

    据了解,深圳、三亚和广州等地已经开始试运行集中供冷系统,通过建立集中供冷站点和相应的配送管线,将供冷的冷水或冷风传送到各个建筑物,以降低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我们所熟知的北京中关村西区、广州大学城、深圳前海、合肥滨湖新区金融港等都使用了区域集中供冷。

    广州早在2004年就开始提供集中供冷服务,广州大学城是当时全球供冷量最大的区域供冷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达8.5亿元,供冷建筑面积约352万平方米。

    深圳前海作为深圳新开发的城市新中心,其规划建设了10个冷站和90公里的市政供冷管网,供冷服务的建筑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据相关媒体报道,该区域可以同时向30栋高达200米的大厦提供集中供冷。

    集中供冷时间界限_集中供冷真的来了?_集中供冷原理

    2019年深圳前海建设冷气站施工现场 图片来自新华社

    目前“集中供冷”进入寻常百姓家难度较大

    尽管当下集中供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想要大规模普及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由于供冷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商业模式和收费标准等因素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集中供冷”目前并未大规模走入居民家庭,仍处于在商务区、工业园区等容积率高、用冷负荷大的区域推广应用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

    “改造的成本比新修建的成本高,因此对于新建建筑,可以在设计初始阶段就将集中制冷设施考虑进去,以降低成本。”广安爱众新能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润东表示。

    张泉教授也表示“集中制冷系统的复杂性导致维修困难,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中断多个区域或建筑物的冷却,特别是对于依赖连续冷却的行业,如数据中心、医院、食品储存和制药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对于普通城市居民而言,他们存在制冷需求较小、使用地点分散、使用时长和频次不稳定等特点。而集中式制冷系统的长距离、多空间分配也会导致能源损失,而且与集中供暖不同的是,集中供冷的实施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所以集中式系统加剧了运行成本。目前来看,投资并不具有性价比。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要实现大面积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仍然有较大的困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