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年内不断减持京东集团股份,并已辞去多个京东系公司要职的刘强东,以一封突然发布的全员信,不期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封内部信,其表达的主题和发布时机,其实颇堪寻味。
刘强东的内部全员信,表达了三条措施:
一是从2023年1月1日起,为京东收购的快递公司德邦员工购买五险一金。据说德邦有员工十多万人,为缴纳每人每月的五险一金,仅公司部分就要承担2000多元,这相当于每年京东要多支出20多亿元。
二是京东拿出100亿元人民币,为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为包括快递和客服在内的工作满五年以上员工购房,提供无息贷款。
三是刘强东个人捐款一亿人民币,加上京东捐款,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在职员工若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生命,孩子将由基金抚养,最长可达22周岁,直至大学毕业。
就互联网大厂而言,腾讯去年先是4月19日投入500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然后8月18日宣布再增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将在“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提供助力,并表示将充分发挥企业在“三次分配”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增进社会福祉、助力共同富裕方面进行持续探索。
阿里则在去年9月3日,宣布成立助力共同富裕工作小组,将在2025年前累计投入100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一天后的9月4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宣布进行战略升级,全面聚焦于三大方向:践行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投身建设绿水青山。
美团、字节跳动、快手等企业,也纷纷就共同富裕主题积极表态。
“共富”已成为众多互联网平台公司转型探索的标配之一,刘强东这次发布全员信,应该算是京东一次迟到的正式回应。
京东和腾讯阿里等不同的“共富”做法刘强东发京东全员信,有着鲜明的京东企业底色。作为一家有54万员工、以配送快速准确著称的电商公司,京东有数十万计的一线运输员工,可以说正是这些由千千万万普通人组成的配送铁军,构成了京东帝国能顺利运转的坚实基石。
因此,从外部第三方视角来看,刘强东在其管理权限内对京东员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基层员工参与分享企业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客观上值得鼓励。
相较之下,以腾讯阿里等为代表的平台公司的新时期创新实验,更多是基于自身数字属性和业务基因,对平台外部社会做超越于短期盈利之上的公益探索,京东的做法,看起来则是面向公司内部员工的“共富”实践。
不过,舆论也出现了不同声音。对“京东集团副总监以上以及相对应的P/T序列以上全部高级管理人员,现金薪酬全部降低10%至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的做法,有观点表示质疑,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收入的内部转移分配,是压低中高管理层的薪酬所得。
有研究显示,身为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2021年仅在两家从京东分出去的公司身上就拿到了巨额薪酬。其中京东健康拿到了2.28亿元年薪,占京东健康全体员工总薪酬的22.75%;在京东物流拿到了1.35亿元年薪,占员工总薪酬的0.45%;这两笔收入均为股份酬金,加起来可以排到2021年全中国高管个人薪酬榜的第三名。实际上这两家公司2021年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京东健康亏损170.72亿元。
这一高管天量薪酬的情况,最近在威马汽车上也有显现。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威马员工中人数最多的制造岗位员工,薪酬总额2.01亿元。同期销售人员的薪酬总额为1.55亿元刘强东发京东全员信,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2.74亿元,共计6.3亿元。而高管层在内的行政人员薪酬合计21.06亿元,其中仅沈晖一人就高达12.62亿元,占到威马2021全年47.43亿元总营收的1/4。此事一经披露,即引发外界强烈争议。
创始人包括高管团队的薪酬及激励情况,本质上事涉一家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更多属于董事会的决策事项。不过,在一个观念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里,由此引发不同看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客观来看,从1980年代开始,高管薪酬占薪酬总额比重越来越高,这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学术界的重视。
其实,无论是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董事会责权、包括高管在内的薪酬结构,还是社会责任框架下的劳工管理和人力资源发展,都是目前正广受关注的企业ESG理论关注的重要课题。
如何看待这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然跃升出来的新现象,正迫切需要实业界和学术界的答疑解惑。
客观来说,互联网平台公司确实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在国家聚焦共富政策的当下,从中国大地上茁壮生长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参与到共同富裕的使命愿景中,也是其所需履行的社会责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