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2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30家高管被立案调查

    2年前 | admin | 203次围观

    据不完全统计,步入2022年以来截至3月13日,沪深两市已有3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司或其高管被立案调查的公告。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只有17家。数字悬殊的背后,凸显出市场违规行为猖獗的一面。这一数据也说明,市场违规成本还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统计同时显示,期间上市公司、高管、股东、其他主体等共涉及228项违规纪录,而去年同期则为161项。具体而言,2022年内因虚假披露、严重误导性陈述或其他信息披露原因而被认定违规的纪录超过80项。其中,因之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之多。

    从处罚结果来看,监管部门对绝大多数违规行为采取警告、公开谴责、通报批评等监管措施,还有部分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被采取市场禁入、罚款等措施。从罚款情况看,今年有21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责任人被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从数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违规呈现出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信披违规占比超过35%,在所有违规行为中占比最大,也再次凸显出信披监管是市场的“老大难”问题。其二是相比于去年同期,多种违规行为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三是立案调查案例增多,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一旦上市公司或其高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往往说明违规行为的性质较为严重。从以往的案例看,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最终“翻案”的只有极少数。因此,对于今年以来多达30家上市公司公告被立案调查,个人以为,还是能够说明上市公司或高管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的。

    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持续向前推进。近年来,不但新版证券法开始实施了,刑法也进行了联动修订,而且,最高法也先后颁布了代表人诉讼、虚假陈述诉讼等司法解释。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既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客观上也提高了违法违规成本。

    特别是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既是投资者的维权利器,更是悬在违法违规者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巨额赔偿案,作为首例证券集体诉讼的案例,相信对违法违规者会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

    但是,今年违规记录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的现象,说明仍然有人在铤而走险。这样的客观事实,也说明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违法违规成本仍然存在大幅提高的空间。

    比如,日前深交所向创业板公司爱克股份下发了《关于对郑闳升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由于郑闳升违背当初作出的承诺,且大肆减持股份年内超80家上市公司被立案,深交所对郑闳升采取了通报批评与记入诚信档案的监管措施。而值得注意的是,郑闳升通过违规减持股份,持股占比下降至5%以下,今后的减持行为将不再受承诺的限制。如此就造成了因违规反而有利于其今后大肆减持的现象,这既对其他作出相同承诺的股东不公平,也严重践踏了市场的诚信原则。但对于郑闳升的违规行为,深交所的处罚,显然无异于“隔靴搔痒”。既达不到严惩违规者的目的,又无法在市场上产生威慑作用与警示效果,因而也是值得商榷的。

    个人以为,鉴于沪深股市违法违规案例仍然高发的态势年内超80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进一步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在有法可依的背景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样不可或缺。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