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学科是我院在黑龙江省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频发,成灾率不断上升,灾害损失逐年增加的严峻形势下,于2017年正式成立的。学科梯队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7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5人。学科带头人李文华研究员是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副理事长。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学科依托于我院多家相关研究所,包括耕作栽培研究所、信息中心、大庆分院、齐齐哈尔分院等单位。
新建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站
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学科的前身是1957年创建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组,当时以作物气象研究和地面观测为主。1968年,黑龙江省气象台迁址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学府路试验基地院内,与农业气象组共用同一观测场地。1980年,气象台迁回原址。根据科研需要气候学与气象学,农业气象组1983年正式更名为耕作栽培研究所农业气象研究室,开始了与日本持续三十多年的农业气象与环境方面的合作研究。
栽培所院内的大型人工气候室
六十多年来,在以朱祥康、李文华、矫江、许显滨、王连敏等为代表的几代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先后在农业种植区划、作物气象研究、防灾减灾调控、作物低温冷害研究、作物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性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团队参与制作的《黑龙江省农业区划图》一直延用至今,“洪涝灾区农业生产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得省政府三等奖。
即将投入使用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综合服务平台网站
2017年学科在民主园区建成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站,观测站内拥有标准农业气象站1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5套气候学与气象学,土壤呼吸监测系统3套、无人机系统2套、土壤蒸参系统1套、氮沉降在线监测系统1套、开顶式气室(OTC)3个、模拟增温小型温室3个、30米涡度相关通量自动监测系统1套等相关仪器设备。同时在民主拥有旱田试验地20亩,水田试验地45亩,在江南学府路栽培所院内拥有大型人工气候室1个。为开展农业气象及作物相关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将进一步凝聚全院农业气象有关研究人员,在哈外各分院(所)改建或新建农业气象观测台站,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覆盖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产区不同生态类型的现代农业气象研究布局。重点开展农业气象数据收集、开发与利用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与防灾减灾调控技术研究;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资源创制与栽培技术理论研究和作物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研究。为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