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空气质量改善使家庭医疗支出减少空气污染-国内

    2年前 | admin | 168次围观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举办了“添蓝”特别活动。活动期间,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研究团队分享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应评估》(以下简称《评估》)的最新成果。

    《评估》表明,自2013年大气“国十条”实施以来,中国彻底扭转了空气污染的态势,空气质量的大幅提升也带来了可观的健康改善。研究团队也指出,当前我国的空气质量距离理想水平仍有差距,建议进一步开展多种空气污染物的深度、协同治理空气质量标准pm25,减少有害健康效应。

    空气质量标准pm25_空气pm值是什么意思_北京 pm 25

    4月13日,江苏扬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湖面明净如画,湖畔绿树成荫,风光秀丽。图/视觉中国

    空气质量改善使家庭医疗支出减少

    空气污染是危害人群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2012年修订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纳入了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细颗粒物(PM2.5)等关键污染物浓度限值指标。伴随《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关键政策的成功实施和多项减排措施的落地,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说:“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蓝天,也带来了可观的健康收益,包括预期寿命的增加、健康风险的减少、医疗开支的节约等方方面面。可以说,空气改善十年,收获不止蓝天。”

    《评估》结果显示,通过“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的实施,中国PM2.5暴露浓度实现了48%的下降幅度,53%的人口暴露浓度水平已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PM2.5相关预期寿命损失从1.86年下降到了1.38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薛涛研究员表示:“仅在‘大气十条’时期,空气质量的改善就减少了约占GDP一个百分点的家庭医疗支出。”

    随着空气污染深度治理的推进和PM2.5与臭氧的协同治理,健康收益愈发显著,受惠人群更加广泛。《评估》显示,从“大气十条”到“蓝天保卫战”时期空气质量标准pm25,相关健康收益从1.9个月增加到3.9个月,衡量健康收益不均衡程度的基尼系数从0.32下降到0.18。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受惠更多。”薛涛补充道,“从健康影响的地区排序来看,因PM2.5暴露浓度下降带来的预期寿命增加比例更高的地区是上海、浙江、重庆、江苏、北京等地,这与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的排序并不完全一致,和各地人口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空气污染易感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有慢阻肺、心血管疾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人,他们暴露在PM2.5污染中会更为脆弱。因此,研究团队建议在健康风险管理中给予易感人群充分关注,更清洁的空气可以使得更多人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健康收益。

    北京 pm 25_空气pm值是什么意思_空气质量标准pm25

    2022年11月1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市里的树木披上黄色,与蓝天白云、城市建筑相辉映,宛如油画,美不胜收。图/视觉中国

    建议开展多种空气污染物的深度、协同治理

    为了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年更新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大幅加严了PM2.5、二氧化氮的指导值,并增设了臭氧高峰季的指导值,同时也设置了过渡阶段目标,供各国在空气质量管理中参考。其中,PM2.5年均指导值从10微克/立方米降低至5微克/立方米;第一阶段过渡目标值为35微克/立方米,与我国现行标准相当。

    《评估》显示,2020年,中国PM2.5和二氧化氮的平均暴露浓度,分别达到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目标值和第二阶段过渡目标值水平以下,臭氧仍处于第一阶段过渡目标值以上。我国的空气质量即使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距离理想水平尚且会有较大差距,研究团队建议进一步开展多种空气污染物的深度、协同治理,以减少有害健康效应。

    “标准的修订在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项目总监万薇说,但在大气污染攻坚战阶段,现行标准对已达标城市已经难以发挥很强的“旗帜”作用了。从各地“十四五”规划中设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来看,已达标地区缺乏设置更高目标的动力与积极性,甚至可能自行“松绑”。2023年第一季度的空气污染反弹和重污染天气过程提示我们,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尚未稳固,改善步伐的放慢或将使得奔赴清洁空气目标的道路变得更加漫长。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赵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