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随美国总统拜登结束欧洲之行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明天起又要“折返”欧洲了。他将于22日至29日前往柏林、巴黎、罗马、梵蒂冈以及意大利南部城市巴里和马泰拉。强化盟友关系、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成为此行的两大主导议程。
为期8天,覆盖4国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在声明中说,在柏林期间,布林肯将会晤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外交部长马斯,突出美德关系在应对共同挑战和优先事项方面的重要性。外界认为,协调默克尔访美事宜可能成为一大重点。即将结束任期的默克尔定于7月15日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如果成行,她将成为拜登上台以来在白宫接待的首位欧洲领导人。
访德期间,布林肯还将出席关于利比亚问题的第二次柏林会议。主要议题包括今年12月利比亚总统和议会选举准备工作、外国武装从利比亚撤出、组建利比亚安全部队等。
25日,布林肯将访问法国。法新社称,曾在巴黎度过一部分童年时光的布林肯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他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分别举行会晤,也将成为拜登上台以来访问法国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
在法国期间,布林肯还将与经合组织秘书长科尔曼会面,讨论经济议题、国际税收问题。此外,作为经合组织轮值主席国,美方将主持召开今年10月举行的第二场经合组织部长级理事会,纪念组织成立60周年。双方将就会议安排进行协调。
布林肯罗马之行的议程清单上,包括与意大利外长迪马约共同主持全球打击“伊斯兰国”联盟会议、参加有关叙利亚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他还将与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迪马约举行双边会谈。
布林肯还将访问梵蒂冈,会见高级官员,强调对宗教或信仰自由和应对气候危机的共同承诺。
行程末尾,布林肯将前往意大利城市巴里和马泰拉,参加g20外长会议。美国国务院声明称,布林肯将“强化美国对多边主义的承诺,讨论如何抗击新冠疫情、应对气候危机以及更好地重塑与全球伙伴的合作,将重点关注非洲。”
有外媒称,由于中俄外长可能出席g20外长会,美方届时如何与王毅、拉夫罗夫互动,也将成为看点。
“折返”欧洲王毅与布林肯会面,用意几何
仔细观察布林肯今年的外访路线,会发现他跑欧洲格外勤快。
3月,他赴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外长会,成为拜登上台以来首位访问北约的美国高官。外媒称,这场被称为“魅力攻势”的出访,旨在让拜登政府“赢回被前任总统特朗普冷落的盟友支持”。
看起来,美国最高外交官似乎“带着诚意扑面而来”,但很快便露出另一张脸。德国《每日镜报》称,布林肯一边在拥抱,一边在施压,他就“北溪-2”天然气项目向德国发出威胁,在增加军费问题上也与盟友说不到一块儿去。
5月,布林肯到英国参加g7会议。除了强调丘吉尔75年前提出的美英“特殊关系”经久不衰之外,更意欲彰显g7实力、拉拢“志同道合的国家”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同月,布林肯还将足迹留在丹麦、格陵兰和冰岛,试图在寒冷的极地整固伙伴关系,谋取北极事务主导权。
紧接着,就是上周陪同拜登走完的欧洲之行。有媒体将此形容为“完成应对中国使命”的旅程——在拜登意欲修补同盟体系、展开大国竞争的情况下,鞍前马后的布林肯无疑是最佳拍档。如今才刚刚“出差结束”,布林肯又将马不停蹄地“折返”欧洲,用意几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美国外交室主任、研究员杨文静指出,这首先与拜登政府对欧洲传统盟友的重视有关。
杨文静说,欧洲和印太是新一届美国政府外交优先方向。如果说,印太地区主要集中的是能够帮助美国在地缘上牵制中国的盟友,那么欧洲则是美国的价值观同盟。拜登上台后,将民主价值观置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构建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因此对欧洲抱有更大期许。布林肯作为传统精英外交官,首当其冲地到欧洲寻求支持,重塑大西洋伙伴关系,符合建制派理念。
而对欧洲国家而言,特朗普的下台让它们松了口气。从去年12月欧盟对美欧关系展望文件中可以看出,欧洲希望在拜登上台后,围绕安全、经济、气变、抗疫等共同利益问题进行讨论。它们期待摆脱特朗普混乱而分裂的一页,谋求对美新合作。另一方面,美欧之间如g7、g20、经合组织等诸多机制安排,也为双方推进外交议程提供平台,此次布林肯就是利用g20外长会的机会开启一连串“访友活动”的。
美欧“走近”,分歧难掩
此行有哪些看点?
分析认为,首先还是要看美欧能否进一步弥合裂痕,使同盟关系趋于稳固。
杨文静认为,通过拜登以及布林肯的几次出访,欧洲认为,之前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期许与拜登政府实际执行情况是“比较合拍”的,对拜登外交政策整体上是满意的。尽管在大国竞争议题上欧洲并没有完全随拜登起舞,但还是做出一定程度的配合。
而拜登也降低姿态,在美欧航空业补贴争端、征收全球最低企业税、取消部分对“北溪-2”制裁等方面“退一步”,顾及欧洲观感。所以布林肯此访对于修复美欧关系或能起效。
但与此同时,美欧在政治、经济、战略问题上也难掩分歧。
政治上看,鉴于上届美国政府对美欧关系的严重损害,欧洲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延续性抱有怀疑。经济上看,一些深层次经贸分歧将制约美欧经贸关系的实质性改善。战略上看王毅与布林肯会面,对于美国极力鼓吹的“大国竞争”,不少欧洲盟友表现出与美国明显不同的立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左希迎指出,布林肯此访任务之一,除了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就是落实拜登参加g7等一系列峰会后与各位领导人达成的协议,包括在应对中俄等问题上的协调。
左希迎说,眼下,美国动员所谓“民主国家”的速度很快,在偏重意识形态的方面得到后者呼应。然而,美欧关系要恢复到特朗普之前“恐怕比较困难”:第一,欧洲想保持战略自主性。第二,欧洲不愿看到与中国彻底“脱钩”,尤其德法意等国不愿放弃在华经济利益和巨大市场。从日前北约峰会、七国集团峰会上法国、德国、匈牙利反对“新冷战”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杰里米·夏皮罗表示,拜登团队表面上对欧罗巴彬彬有礼,但很少关注欧洲的关切——从疫苗知识产权的决定,到从阿富汗撤出北约部队——唯一比特朗普“进步”的是他与盟友进行了磋商。但这种模式依然缺乏真正的“伙伴关系”内涵。
“而在美国官员像例行公事一样吟唱着跨大西洋团结咒语的时候,欧洲人对国防开支的反感意味着他们不会成为东亚重要的地缘政治角色,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意味着他们永远不会全力支持美国对中国施加地缘经济压力……”夏皮罗说。
加剧g20内部分歧?
除了关注布林肯此行对美欧关系的影响,另一个看点在于,它会给g20这个全球治理平台带来何种冲击。
左希迎担心,大国竞争将一定程度上加剧g20内部分歧。美国将继续联合澳大利亚,拉拢印度、韩国、巴西等国,把g7峰会针对中国的一套做法搬到g20舞台。
左希迎认为,在g7峰会等场合,美国已经通过炒作新冠病毒溯源问题对华施压。接下来美国可能借g20,再次抛出“溯源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拿“规则和标准”说事,通过“非洲议程”对冲中国的影响力,以所谓“人权”等问题为名打压竞争对手。
杨文静认为,西方国家想维持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权。在这方面,美欧存在立场比较一致的领域,如疫苗护照互认等问题;也存在大方向一致、但微观技术层面还不尽相同的领域,如“碳中和”等问题;还存在一些有待克服分歧的领域,如征收数字服务税、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监管科技企业等。总的来说,双方没有结构性分歧点,大多是一些技术上的分歧,因此美方只要做出一些让步,欧洲和印太盟友就可能非常受用,来配合美国的议程。
此外,布林肯将在此访期间聚焦非洲,而g7下半年也将召开非洲问题的部长级会议。在对非事务上具备优势的欧洲国家如何配合美国,引人关注。
不过在杨文静看来,“中美关系还没到‘零和游戏’的地步,双方在阿富汗等问题上都有合作。g20作为能催生实质性合作、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舞台,中美都应当抓住这一机会,在灾后重建、疫情控制、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合作。”
(编辑邮箱:)
栏目主编:杨立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