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今冬明春科学应对拉尼娜全力抗灾减损稳产保供预案》,要求各地强化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提早准备应对,切实减轻灾害影响,努力赢得粮食丰收主动权,保障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
本文共计:2891字 | 9分钟阅读
继去年双拉尼娜现象以后,三重拉尼娜,来了!这是 21 世纪首次出现持续 3 年的“三重”拉尼娜现象。
1
三重拉尼娜会造成冷冬么?
拉尼娜事件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冷的冷水事件。在业务上,将监测区域(Nino3.4区)海温距平指数滑动平均连续五个月以上低于-0.5℃作为判定标准。
本次拉尼娜现象是自2020年春季起赤道中东太平洋迅速转为偏冷以来,在随后三年里,从2020年夏至2021年春、2021年秋至2022年初夏和2022年秋季起再度发展的三次拉尼娜,因此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
世界气象组织早在8月就预测显示,当前的拉尼娜事件可能会在未来6个月内持续,持续到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持续到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概率将逐渐下降至55%。
当前拉尼娜事件始于2020年9月,随着2022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信风增强,热带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条件有所加强,影响了温度和降水模式,加剧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干旱和洪水。
最新监测表明,10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还在持续,预计此次拉尼娜事件将持续至2022/2023年冬季。
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很常见,但连续三个比较少见。自1950年以来,持续三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仅发生过两次。但不同的是,今冬可能出现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并不是发生在强厄尔尼诺事件之后。
“拉尼娜”通常会带来飓风、暴雨和严寒。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文章
在去年我们讨论过双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后果2015是冷冬还是暖冬,其中2007年-2008年的拉尼娜现象造成了严重的雪灾。
不少人将拉尼娜与冷冬相联系,认为拉尼娜事件出现的当年,冬天会变得尤其寒冷。
今年是在去年双拉尼娜现象基础上的再升级,那么三重拉尼娜现象会让冬天更冷吗?
“三重拉尼娜”是否意味着“三倍拉尼娜”?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陕西西部、甘肃中部和东部、青海东北部和宁夏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2℃,极有可能出现区域性冷冬,全国其他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将呈现“前冬偏暖、后冬偏冷”的气候特征。
因为拉尼娜不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唯一因子,冬季冷暖还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换言之,三重”拉尼娜不是三倍拉尼娜,虽然会有降温,但今年出现冷冬的可能性很小。
1951年至今,一共发生过15次拉尼娜现象,其中有10个拉尼娜年冬季气候偏低,而另外5个拉尼娜年冬季气温反而偏高。
也就是说拉尼娜跟我国是冷冬还是暖冬并没有直接关联。
但不可否认,拉尼娜现象下出现冷冬的几率要比出现暖短冬的情况高一半,拉尼娜现象只能算是一个冷冬预警,是否会出现冷冬还要看拉尼娜现象的强弱。
2
比起降温,干旱的后果更加严重
每个拉尼娜事件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事件的强度、发展的时间以及与其他气候模式的相互作用。
英国《自然》杂志6月发文警告说,更多拉尼娜事件将带来多方面影响,如增加东南亚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加美国西南部发生干旱和山火的风险,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多种飓风、气旋和季风模式,以及引发其他区域的天气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在最近的拉尼娜事件预测公报中表示:“非洲之角地区和南美洲南部日益恶化的干旱具有拉尼娜事件的特征,东南亚和澳大拉西亚地区的超常降雨量同样如此。最新的拉尼娜事件变化不幸地确认了区域性的气候预测,即非洲之角地区的毁灭性干旱将恶化并影响数百万人。”
《自然-地球科学》发表一项研究ENSO-driven coupled megadroughts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发现,拉尼娜气候模式在过去千年里反复导致北美和南美西南部同时发生特大干旱。
统计显示,在我国,无论是南旱北涝还是南涝北旱,都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或者暖水状态密切相关。
今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就与拉尼娜有着密切关联。
回顾以往,拉尼娜事件往往使我国夏季主要雨带偏北,出现南旱北涝的降雨局面;到了秋冬季,寒潮偏多,南方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冻雨灾害,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频发,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供应紧张。
今年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遭遇61年来的最强干旱,极端高温天气持续出现,部分地区还遭遇夏秋连旱,都与其有一定联系。
反之,在厄尔尼诺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则是多雨状态,例如,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多轮强降水和“暴力梅”。
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都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其作用堪比温水煮青蛙,但引发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广泛而又显著的,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气候异常。
在拉尼娜影响期间,加拿大小麦、美国玉米和阿根廷大豆等减产风险指数较高,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也有减产风险。
相较于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其他后果,降温反倒成了影响最小的一项。
3
拉尼娜现象延缓了全球变暖?
因为拉尼娜现象会引起大范围的降温2015是冷冬还是暖冬,所以有人认为拉尼娜现象频繁出现是不是意味着全球变暖暂停,地球开始降温?
答案是否定的。
持续三年的拉尼娜事件是极端情况的,它带来的降温影响或许暂时减缓了全球气温的上升,但它不会阻止或扭转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
恰恰相反,拉尼娜现象很可能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
且不谈拉尼娜现象造成来的极端高温天气。
就冬季的降温来说,频繁的拉尼娜现象将造成更多的碳排放。
上文提到,从1951年至今,一共发生过15次拉尼娜现象,其中有10个拉尼娜年冬季气候偏低。
历史数据显示,我国曾经在2010~2011年,2011~2012年2017~2018年冬季发生过三次拉尼娜现象,而在这期间,每一次城乡居民用电量都有明显增加。2018年3月份的时候,最大同比涨幅甚至达到了21.1%。
我国取暖是以煤炭为主,如果是冷冬,对煤炭的消耗量还会大增。
而放眼全球,随着乌克兰危机持续,欧洲能源短缺形势愈发严峻。继多国重启煤电后,英国人甚至开始为过冬取暖囤木炭。
拉尼娜现象加大了冬季供暖的压力,而可预见的持续降温势必将造成更多的碳排放。
拉尼娜现象或许会暂时降低全球气温,但气候现象毕竟是暂时的。
拉尼娜现象过后,留下的很可能是更加严重的气候危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