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0

【知识点】东南沿海夏秋季节降水的成因及类型

2年前 | admin | 262次围观

一、降水的成因及类型

1、什么是降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形成降水形式常见的有雨、雪、雹等。

2、形成降水的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尘埃)

②有动力或热力使气流抬升,冷却凝结(水汽遇冷凝结)。

③凝结物能落到地面。

3、水汽冷却的条件:

垂直上升:对流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迎风坡、锋面中的暖气团、海洋向陆地的气流。

水平运动:低纬向高纬运动的气流(低纬比高纬热)

4、降水的类型:

(1)对流雨:大气受热上升导致水汽凝结成云至雨。(分布于雨林地区、我国华北午后降水、内陆降水)

(2)地形雨:受地形阻挡,气流抬升导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3)锋面雨: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抬升导致。(我国东部地区降水)

(4)台风雨:热带气旋强烈发展所致(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降水)

总结: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

②地面状况(海陆位置、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山麓山腰降水差异、植被覆盖与裸地)

③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二、中国的降水分布规律

1、800mm等降水量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2、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3、200mm等降水量线:主要在西北内陆地区

4、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南方地区降水多,北方地区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变化,北方雨季短。)

5、时间变化规律:季节分配不均,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总结:描述某地区降水分布特点:

①降水多少:按数据特征写

②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哪多哪少,变化趋势

③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

三、中国的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划分

(1)湿润区: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

(2)半湿润区:年降水量:800mm---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青海高原近40a降水变化特征_降水量变化_黄土高原降水变化特点

分布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青藏高原东南部

(3)半干旱区:年降水量:400mm---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

(4)干旱区: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1、我国降水特点及影响:我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夏季风进退和强弱成为我国降水时间分布变化的决定因素,其具体的关联性和影响性如下表:

黄土高原降水变化特点_青海高原近40a降水变化特征_降水量变化

青海高原近40a降水变化特征_黄土高原降水变化特点_降水量变化

拓展:(1)春旱: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降水量变化,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2)梅雨:六月中旬,夏季风北跃,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长时间滞留,细雨连绵长达一月之久,形成梅雨天气。

(3)伏旱:每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作者制作不易,望点个赞来回意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