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国新一轮医保改革正在铺开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模式

    2年前 | admin | 291次围观

    ▲资料图。图/新华社

    近期,我国新一轮医保改革正在铺开。在武汉、西安等多个正在进行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地方,一些参保职工质疑,认为改革后个人账户划入少了,自己吃了亏。一时间,有关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话题,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除了部分地方的官方回应与解释,一些媒体也参与了相关讨论。

    毋庸讳言,疾病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面临的风险,而且,疾病发生的时间与轻重也不由人的主观意志而决定。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普遍风险及其带来的医疗费用后顾之忧,就需要有社会化的机制来化解。

    建立在大数法则基础上的社会医疗保险,即是以大众之力来应对个体不确定的疾病风险的有效机制。为此,世界各国也都探索建立了相关制度,来为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尽管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不尽相同,但均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之下。

    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了解这种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模式,也有助于理解我国目前进行的医保改革,以及此次引发社会关注的医保个人账户问题。

    ▲资料图。图/新华社

    “多缴多得”的效率原则不适用于医保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自1883年在德国创立之始,到如今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的医疗保障模式之一。这种保障制度建立在健康者和生病者、年轻人和年长者、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基础之上,具有再分配性。

    社会保险以大众之力安大众之心,与用以平缓个人消费的私人储蓄制度有着本质区别。为了避免缺乏风险意识的个体短视行为和风险较低时不参保的逆向选择问题,社会保险通常具有强制性,即这种互助共济通常通过立法等强制手段实现。

    在基于互助共济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中,参保者通常按(收入)能力缴费、按实际需求享受医疗保障待遇。通俗地说,就是参保者在缴费时有多少力出多少力,而在不幸患病时都能公平地获得所需要的医疗服务,从而切实解除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

    也因此,“多缴多得”的效率原则在此并不适用,也不应被推崇。对于参保个体来说,是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很少看病就医从而“少得”,还是希望自己经常生病就医从而看上去“多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资料图。图/新华社

    把统筹基金做大才能实现互助共济

    在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可以知道,针对我国近期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出现的一些质疑声音,其实是对医保制度互助共济属性认识不足的体现。

    医保个账改革进行时_贵州省2018年还进行高考改革吗_苏联进行的三次改革

    从20世纪90年代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两地率先试点的“两江医改”开始,我国至今已经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然而,职工医保制度个人账户的最初设置,却并没有很好体现互助共济原则。

    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中,各年所筹集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近一半资金计入了个人账户。这部分医保资金,便只能由个人支配使用,造成医保制度整体丧失了近一半的统筹保障功能。

    而且,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主要限于住院费用,门诊医疗费用共济保障尤其不足,统筹基金穿底风险和个账资金大量沉淀的现象共存,也因此导致重大疾病仍是民众的后顾之忧。

    2020年数据显示,个人账户的人均累计结余不足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的3/10。这意味着对于重大疾病风险而言医保个账改革进行时,个人账户也远无法提供足够资金储备,只有做大统筹基金才能切实兜底。也正是在此种种现实背景下,对医保个人账户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多,渐成共识。

    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提出同步推进门诊保障机制的完善和个人账户制度的改进,将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这在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了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步伐。

    ▲资料图。图/新华社

    改革也要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差异性

    苏联进行的三次改革_贵州省2018年还进行高考改革吗_医保个账改革进行时

    针对医保个人账户的制度性改革医保个账改革进行时,意味着新增的个人账户基金规模会缩小,统筹基金规模会扩大,医疗保险制度的互助共济性将得到显著强化。

    在新的制度设计下,尽管过去主要用于支付个人门诊医疗费用的个人账户规模缩小,但参保者可以转而从统筹基金中获得门诊医疗费用支付保障。并且,因开放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扩大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等措施,参保者实际是“多得”了。

    而一部分个人账户中的医保资金,从个人所有转化为公共基金,其整体上显著地扩大了统筹基金规模,从而可以实质性地提升医保制度的互济和保障功能,进而惠及全体参保者。

    总之,对于参保者来说,医疗保险的根本目的是化解疾病风险而不是增加个人账户上的积累;个人账户改革能强化医保制度互助共济性、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是能更好化解疾病风险的理性改革。

    当然,由于涉及全体参保者特别是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以及地区差异性带来的改革复杂性等原因,在医保个人账户的改革推进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差异性和各地既有政策的差异性,采取分步推进、权益置换、提供稳定预期等改革策略。

    在此过程中,尤其是要加快门诊共济保障的步伐,切实减轻民众门诊医疗费用负担,提高慢性病的保障水平,要让医保改革带给民众的获得感更见明显。

    此外,也要加快健全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继续稳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最终杜绝灾难性医疗支出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从而切实化解全民的疾病医疗风险特别是重特大疾病医疗风险。这无疑也是包括医保个人账户调整在内的医疗改革初衷所在。

    撰稿 / 华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