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图/视觉中国
今天周六还要上班!对于调休凑五一小长假这件事,一直是网友吐槽的一个焦点。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节假日这件事?近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一场直播中称,“应该增加放假时间、中国的24个节气都应该放一天假建议24节气都放假,这样可以让城市人,尤其可以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近,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韵律。”
那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这一年中的24节气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们是否该休息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主任李敏告诉记者,24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古人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衍生出来的一种太阳历法,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变化来反映当时的季节特点,农作物生长的特点以及气候特点的节律和历法。
“从立春开始,每隔15天,就有一个历法的变化。”李敏说,“古人根据历法的变化可以指导农耕和农作建议24节气都放假,比如谷雨就提示应该在这个时候去耕种和播种,再比如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也是北方收藏或者收割农作物的季节,立冬就指导农民去劳作的。”
其中比较典型的忙碌节气就是芒种,在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但是在立冬之后,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到了小雪和大雪节气,人们在田间地头的劳作就可减少,因为此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人们在家里休养,所谓的“猫冬”就来了。
李敏指出,从现代医学讲,24节气也可指导我们的现在工作和生活,比如在立春后,万物生长,生机勃勃,适合于户外活动,抒发情志;而且睡眠也是“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立冬后就更适合在室内活动,睡眠则遵从早睡晚起。因此,一年中的24个节气,反映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人与自然;人与生物、动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24节气就应该放假休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李可欣校对 | 潘丽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