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加密通讯软件频繁出现在各地警方公开发布的通知中,家长被要求检查孩子手机中是否装有这些软件。这些软件被指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在5月16日发布了一条消息,指出加密通讯软件可被犯罪分子用来销毁犯罪证据,使得这些软件成为了“灰色地带”。
由于加密通讯软件的加密效果显著,使得这些软件在刑事犯罪活动中越来越普遍。此外,这些软件提供了“阅后即焚”的功能,犯罪分子可以通过该功能删除犯罪证据。南京市公安局提醒家长,犯罪分子经常在加密通讯软件上花言巧语哄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从而将其引向违法犯罪行为,甚至犯下“帮信罪”。
所谓“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该罪行是指,对于明知他人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多地警方密集提醒,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不同地方发布的通知中提到的加密通讯软件列表也略有出入。一些地方要求家长检查孩子手机中是否装有“密聊猫”、“纸飞机”(Telegram)、“蝙蝠”、“事密达”、“海鸥”等软件,而另一些地方则要求检查更多的加密通讯应用程序。
家长检查孩子手机中的通讯记录和应用程序并不是不合理的。相反,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加孩子们远离刑事犯罪的可能性。如果孩子的手机中确实有这些应用程序,则需要告知孩子这些应用程序可能引发的问题并要求他们卸载。
此外,家长还认为为了避免孩子接触到这些加密通讯软件,需要尽可能地监控孩子的活动。然而,过度监控孩子的活动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自由,甚至导致孩子反感。相反,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多地警方密集提醒,让孩子能够自发地告诉他们关于任何令他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除了家长的努力之外,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也需要采取行动来监督和管理这些加密通讯应用程序。政府可以加强监管和审查程序,确保这些应用程序是合法的,不会被犯罪分子用作不当用途。此外,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资讯,使得公众更了解这些应用程序的危害和注意事项,从而保护自身的利益。
总之,加密通讯应用程序的出现给犯罪活动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家长、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组织都需要齐心协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遏制这些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孩子和社会的安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