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图是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统计图。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它的正确判读方法,很容易失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两种坐标判读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1、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2、平面方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坐标图是采用数学坐标的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常见的坐标系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三角坐标系和多维坐标系三类。平面直角坐标系多为折线图、曲线图和柱状图,其数轴常用数值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如时间、气温、降水等)及其变化趋势(如增长或递减);平面三角坐标系多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其数轴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某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结构比例;多维坐标系主要在多维空间展现各地理要素,反映其变化特点。
解题对策
(1)读取纵横坐标所示内容:在阅读坐标图时,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如时间、人口、气温、降水量、流量、产量、面积等),分析纵横坐标所示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季节与降水量的关系等)。
(2)读取坐标数值或趋向:通常坐标图上的点、线、柱等,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可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要积极思维,既要从坐标图上准确读取相关数据,做出定量认识,又要联系相关地理知识,做出定性分析。解题关键是准确读取对应的坐标数值或变化趋向。
(3)综合分析数据趋向原因:在解答坐标图时,对地理事物及其变化过程和峰值(最大值)、谷值(最小值)及峰谷的变化特点,要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与地理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和图像蕴含的地理规律。
(4)结合分析准确选择答案:通过对地理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去伪存真,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古坐标系
地平坐标系、黄道坐标系、赤道坐标系
人们进行恒星观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准确位置,这个基本要求导致了一系列坐标体系的产生。
在古代中国,主要的球面坐标系统有地平坐标、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其中地平坐标系统产生最早,也最为直观,而赤道坐标系统则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传统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地平坐标是以天顶、地平圈、四方点和子午圈为基础而建立的,它的两个坐标分量是地平高度和地平方位。
地平坐标以观测者为原点,直观地表达观测者所在地的上下与四方。
观测天象是古代君王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中国地处北半球,传统的观象授时方法,重点便是观测南中天的恒星,因此坐北朝南便渐渐成为古代君王用事的习惯方向。在这种由观象授时所决定的人文传统中地理 自转 地球,君王所处的北方便应合了天上北极所象征的天帝所在的方位,所以北方理所当然地成为方位的起点。
河图天一生水的一,十二地支的子,一岁起始的冬至,古代冬至起始所在的星宿——牛宿,都是从正北开始,顺时针从北到东、到南、到西,最后再回到北,开始下一个循环周期。
中国古代比较讲究的建筑或房屋,坐向都是坐北朝南,如此,进门对着的北方一般便作为祖宗牌位。平时有重要集会,这里也是最高长辈坐的方位,表示最尊贵。
除了人文意义上的尊卑之意,还有阴阳原理。向南能吸取更多天之阳气,向阳则生。夏天植物瓜果最为繁茂,是因为夏季阳气足。
植物的根或枝叶,向南的一面相对更繁茂,也是因为向南吸收了更多阳气。
▲ 圭表
▲ 地平日晷
地平坐标系应用非常广,天文仪器中的圭表、地平日晷,也是地平坐标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黄道坐标系统来源于古人对于太阳视运动轨迹的认识。
太阳的视运动相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每天呈现为在恒星背景中向东移动约一度的角距离,一年大致行移一圈。太阳在天球上的这个周年视运动轨迹就是黄道。虽然这种观测行为历史非常悠久,但最早,先民没有把这条轨道定义为“黄道”,而是规定了二十八个星宿,并把星宿视为“日月舍”。很多人认为古代没有黄道概念,没有黄道坐标,这种看法本身值得商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天球赤道是地球赤道平面向外延伸并与天球相交所形成的大圆。中国的赤道坐标系统其实是在古代二十八宿所构成的恒星坐标体系的基础上完成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最初的二十八宿如果是基于黄赤道混合带而建立的话,赤道坐标就是对这一古老坐标体系的精确化。
赤道坐标系中,标识天体的位置用去极度与入宿度两个坐标分量来表示。二十八宿中的每个宿都有一颗作为测量其他恒星的标准星,称为距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中国赤道坐标体系的建立与中国古人重视观测北极圈恒星的传统密切相关。赤道坐标系与浑天说其实是一回事,因此也直接被称为浑天说。在中国历史上,赤道坐标系也是运用最广、沿用最久的体系。
传统的对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理教科书上)指出“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转动”,这实际上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概念,误导了很多小朋友,也导致我地理一直学不好,高中最高考了58分,最后只好走上了学理科——读成班——失业的不归之路,今天我就来喷一喷这个大家习以为常的“自西向东”。以下分三种情况讨论,嫌太长不看可以直接跳到人话版。
一、 从宇宙的角度考虑,以宇宙为参考系,观测者位于太空中,观测方向垂直于地球自转轴指向球心(可以想象一个人平行于地球自转轴站着,面对地球):地球的正视图大致是一个圆,约定以圆心指向北极、南极的矢量分别作为北、南方向。那么根据一般正交矢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由于地球自转,地球所有位于西侧(相对于自转轴而言)的点向东侧(相对于自转轴而言)运动,的确符合“自西向东”的定义;但另一方面,地球所有位于东侧的点也在向西侧运动,符合“自东向西”的定义。显然从天文学的角度说“地球自西向东转动”造成歧义,无实际意义。(图中的“自转方向”箭头方向是自西向东,但如果把它标在背面,则变成了自东向西。)
人话版:站在太空里,规定了东西南北方向,地球自转从一面看是自西向东,从另一面看就是自东向西,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地球自西向东转”,除非你随意更改之前规定好的东西南北。
二、 从地球的角度考虑,以假设中不进行自转的地球为参考系,观测者站在地球上:由于历史原因(可追溯到地心说和日心说),人类规定了由于地球自转导致地表上的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方向为“东”,这也是多数人理解的“自西向东转”。那么有必要讨论“地球自转方向为东”这条规中“东”的定义。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东南西北”都是欧氏几何中的矢量,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射线(欧几里得空间)”,这种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般没有问题,因为在小尺度上,“曲线可以用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来近似代替”(《自然积分的数学原理》——艾萨克·牛顿)。但众所周知,地球是大致的球体,如果要从地球的角度考虑,此时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东”需要用到黎曼几何中的矢量概念,而从欧氏几何的角度来看,此“矢量”是一个闭合环,显然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东”的概念。球体不可能沿一条欧氏空间中一条射线的方向自转。如果强行用欧氏空间中的矢量来指代“东”这个方向,沿地表画出一条指代“东”的“矢量”地理 自转 地球,无异于用欧氏几何强行近似非欧几何,实际上会出现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圆周率小于3.14等诸多问题。所应用的尺度越大,导致的偏差越大。而从地球的角度考虑,整体的偏差就大得离谱了,在航海、航空领域尤其明显。
人话版: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只能应用于平面上,强行用来表示地球自转,将来报道上出了偏差是要负责任的。
三、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就是想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来表示地球自转不行么?你扯什么宇宙参考系、不自转地球参考系有什么用?我就站在大地上,你告诉我地球怎么自转,不行么?”
以大地为参考系,地球不自转。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是非常不严谨甚至错误的伪概念,正确说法应该是“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事实上,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曾提出:“处在量子状态的每个电子可假设呈“上旋”(spin-up)或“下旋”(spin-down)两种状态之一。这可以看做是一个微小条形磁铁的行为,“上旋”时对应于磁铁N极向上,“下旋”时对应于磁铁N极向下。”其实早期定义电子的自旋使用的也是“左旋”和“右旋”的概念,但显然物理学家们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