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防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构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年前 | admin | 175次围观

    酸雨防治

    酸雨的防治总结(一):

    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当前,酸雨的危害日益严重。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构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分别构成硫酸和硝酸。在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从酸雨取样分析来看,硝酸的含量只有硫酸的110,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据统计,全球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为1亿吨,二氧化氮约5000万吨酸雨对人类的危害,无疑,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因此,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途径:

    一是调整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

    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减少废气排放,用心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善燃煤技术,改善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1980年至1986年间,法国发电量增加了4%,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减少了一半,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电比重由24%上升到了70%。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同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潜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

    酸雨的防治总结(二):

    国际上对酸雨采取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其中一个影响就是酸雨。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影响极大,我们需要了解酸雨的构成才能进行有效的防止,在此为大家介绍国际上对酸雨采取的防治措施。

    197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透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并于1983年生效。《公约》规定,到1993年底,缔约国务必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1980年排放量的70%.欧洲和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

    美国的《酸雨法》规定,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1983年的2000万吨年,经过10年减少到1000万吨年;加拿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3年的470万吨年,到1994年减少到230万吨年。

    防治方法很多,根本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将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另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居民稠密区的污染;在高污染区,限制交通流量;选取适宜厂址,设计恰当烟囱高度,减少地面污染;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

    1、原煤脱硫技术,能够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善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对煤燃烧后构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能够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但是,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4.主要用石灰法,能够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但是,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潜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据资料证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的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酸雨对人类的危害,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这与大气污染是有密切关系的。

    酸雨的防治总结(三):

    酸雨的防治

    防治酸雨的方法就应从它产生的根源上去寻找。燃烧含硫的石油和煤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那么,能不能在燃烧前先除去石油和煤中的硫呢?

    石油中的硫,大多数以含硫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有适宜的催化剂时通入氢气,使硫转化成硫化氢而被除去。煤中的含硫量通常在2%左右,透过磁选、浮选等工序,含硫量能够降低到0.5%以下。

    防治酸雨的另一个方法是在工厂排放烟道气以前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够被碱液吸收。不少工厂用价廉的石灰水洗涤烟道气,以除去二氧化硫。

    Ca(OH)2+SO2=CaSO3+H2O

    但是,用这种方法生成的亚硫酸钙难以处理,堆积多了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二氧化硫中的硫呈+4价,它能够被氧化成+6价,又能够被还原成0价。所以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较强的还原剂作用下,二氧化硫能被还原成硫。

    硫化氢是还原性很强的气体,它能够把二氧化硫还原成硫。

    2H2S+SO2=3S+2H2O

    根据这个反应原理,能够设计除去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装置。

    一个以煤为燃料,发电量达750MW的发电厂,每小时产生的废气达上亿立方米。处理这些废气要有超多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空间场地,这无疑给企业带来必须的经济负担。但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酸雨。

    酸雨的防治总结(四):

    酸雨的构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酸雨是什么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下面湘蓝科学仪器小编来为大家再具体讲解一下酸雨。

    二、酸雨的构成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超多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超多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构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构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三、酸雨的危害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2.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在降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超多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

    酸雨腐蚀后的森林

    3.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

    四、酸雨的防治措施

    1使用.原煤脱硫技术,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善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4.对煤燃烧后构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酸雨的防治总结(五):

    简论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关键词:酸雨;危害;防治对策

    摘要:阐释了酸雨对土壤、农作物、人体、水体及建筑物产生的危害,分析了我国酸雨的总体分布体征,从法律、经济、技术、公众参与等视角提出了酸雨防治对策。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正常的大气降水是中性的,pH值在7.00左右,当大气中SO2、NOX等酸性物质浓度增加,与大气中水汽经过化学物理变化,构成pH值小于5.60的雨叫酸雨。酸雨不单是“雨”,也包括雪、霜、露、雾等各种酸性降水形式。

    一、大气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酸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人类活动排放。主要是工业生产活动中燃烧超多的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超多的SO2、NOX,这是目前大气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

    (二)自然界释放。湖泊、湿地、大陆架等等湿地单元,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排放H2S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经氧化生成SO2。此外,火山爆发也能够产生超多酸性气体。

    二、酸雨的危害

    酸雨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环境问题。

    (一)对土壤的危害。(1)导致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超多铝离子,构成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植物长期过量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2)导致土壤贫瘠化。长期的高酸度酸雨会造成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超多淋失,个性是盐基饱和度较低且易风化矿物质较少的酸性土壤,在长期的高酸度酸雨作用下,会使土壤中K+、Na+、Ca+、Mg2+等盐离子超多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最终使土壤贫瘠化。(3)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酸雨对土壤中N、P、C等转化具有转移效应的微生物酶活性具有相当的抑制作用,使其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制约了植物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对农作物的危害。(1)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有较大影响,酸雨的pH越低,农作物种子萌发受阻越严重,降低作物出苗率。(2)酸雨可导致作物叶片出现可见伤害。酸雨破坏植物叶表面的蜡质和角质层,损害植物的表皮结构,使酸性物质透过气孔或表皮扩散进入细胞,导致叶绿素减少,细胞膜透性增加,最终使光合作用下降。(3)酸雨造成植物各种代谢活动的紊乱。酸雨可降低植物光合速率,升高呼吸速率,降低营养代谢,降低酶活性。此外,酸雨还能诱发作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三)对人体危害。酸雨透过它的构成物质SO2和NO2直接刺激皮肤,使皮肤病发病率升高。同时,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眼角膜和呼吸道有明显刺激作用,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并可诱发肺病,它的微粒还能够侵入肺的深层组织,引发肺水肿、肺硬化甚至癌变。

    (四)对水体的危害。研究证明,当湖水的pH值在6.15-9.10之间时,对鱼类无害;在5.10-6.15之间弱酸性时,鱼卵难以孵化,鱼苗数量减少;低于5.10时,大多数鱼类不能生存。在已酸化的湖泊中,虾类要比鱼类提前灭绝。被酸化的水体中的H+可加速地壳岩石和地表土的风化,增加重金属盐的溶解和积累,并与磷酸盐构成不溶性化合物沉淀析出,从而降低水体磷酸根浓度,导致水体营养盐贫乏。更为严重的是将土壤中活性Al冲刷到水体中,给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严重的危害,还使生物分解作用减弱,直接影响系统中C和营养盐的再循环,从而改变水体生态环境。

    (五)对建筑物及文物的危害。酸雨能与金属、石灰岩石料、混凝土等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致使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加快楼房、桥梁、历史文物、珍贵艺术品、雕像的腐蚀损坏。同时也加速了建筑物表面的各种保护涂层的退化,使桥梁和钢结构的建筑物有了明显损坏,同时还发生酸雨的淋洗使很多历史文物景点面目全非。

    (六)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酸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营养流失,个性是Ca的流失是酸雨导致森林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酸雨也会直接淋溶出植物叶片中的Ca,造成林冠中Ca不同程度的淋溶流失,并可能造成叶片Ca含量下降。酸雨会导致叶片细胞内Ca稳态的失衡,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响应。总之,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酸雨改变了生态系统中Ca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征,超多的Ca从森林生态系统中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出系统,导致可利用Ca库的下降和周转速率的上升。

    三、我国的酸雨分布

    我国酸雨污染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地区、四川东南部、湖北西部的少数地区。我国西南地区属于酸雨污染的严重地区,尤其在四川、广西及贵州等地区,年均降水酸度低于5.0,成为我国重酸雨污染区。与此同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酸雨污染也趋于严重,华北、东北等地区也有相当频率的酸性降水产生。近年来的监测结果证明,我国全国范围内有五个偏高的硫沉降地区,包括贵州中心的西南地区、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东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区、京津冀地区和冀鲁豫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近14年中酸雨分布区域呈总体范围扩大、酸雨强度减弱的趋势,酸雨扩大范围主要为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酸雨范围仍控制在原先范围内。同时,我国酸雨分布还呈现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特征,即城市酸性降水多,至郊区降水酸度减弱,而远离城市的农村降水酸度在5.6左右,接近正常范围。由酸雨污染源分析得知,酸雨分布还受工业区影响,即工业区酸雨强度大于非工业区雨水酸性。

    我国酸雨在空间上也呈现必须的垂直分布特征,其垂直分布主要源于城市大气中碱性颗粒物对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转化生成的酸性气溶胶的中和作用。城市大气上空碱性颗粒物含量较低,因此酸性气体导致的致酸作用明显,而近地面层由于扬尘等颗粒物聚集,对酸性降水呈现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上海等地的酸雨垂直分布监测结果证明城市高空的降水酸度大于近地面层降水酸度。季节性变化也是我国酸雨污染分布的特征之一。其总体变化趋势为冬、春季pH值低,夏、秋季pH值高,该季节性分布特点主要体此刻我国南方酸雨分布地区。

    四、酸雨的防治对策

    (一)完善环境法规,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制定更详尽的酸雨气体排放标准,明确法律职责;二是尽快全面推行征收SO2排污费制度,依据排放量的多少来收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费用,工业排放企业完成每年的指标,则给予必须的奖励,没完成的则给予超出征税的惩罚。

    (二)倡导循环经济,优化能源结构。一是用心树立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引进相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技术,依法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二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三是用心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四是进一步促进生态农村建设,加大力度发展沼气池,开展沼气入户工程,用沼气取暖和煮饭,沼气池渣还可肥田,且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三)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倡导绿色消费出行。大力倡导市民购买低排量的机动车,限制机动车数量,控制行驶速度,倡导多使用公交车、自行车或步行,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取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

    (四)优化种植业结构,筛选抗酸雨农作物品种。一是利用高新技术,加快培育抗酸雨的品种,如银杉、金橘、桑树、樟树等树种,能够减轻酸雨的危害,因为这些植物有很强的吸酸潜力,每平方米的银杉能够吸收60kg的SO2;二是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在酸化土地酌情施用生石灰等措施提高上壤缓冲潜力,缓解土壤酸化过程,在已经酸化的土壤和湖河及养殖池塘中也能够采用投入生石灰的办法进行中和恢复,并建立酸雨缓冲系统;三是利用设施推厂大棚避雨栽培方式,透过塑料薄膜的隔离,减轻酸雨对植物的直接危害。

    参考文献

    [1]蔡娈卉,陈新育.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现代农业科技,2009(5).

    [2]张玉萍.酸雨与低碳生活,中国农村教育,2012(5).

    [3]陈明艳,姜显政,黄汝红.浅析酸雨的构成、危害及防治措施,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1).

    [4]冯颖竹,陈惠阳,余土元,冯茜丹.中国酸雨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2(11).

    [5]孟赐福,姜培坤,曹志洪等.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8(3).

    [6]刘萍,夏菲,潘家永等.中国酸雨概况及防治对策探讨,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2).

    [7]吴飞华,刘廷武,裴真明等.酸雨引起森林生态系统钙流失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0(4).

    [8]张伟勤.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工程与建设,2012(6)

    作者简介:张晨光,男,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方向为材料化学。

    【酸雨的防治】相关文章:

    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标语03-11

    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01-20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宣传标语11-18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考试题及答案12-21

    未来的房子的初三的作文09-04

    未来的地球的作文12-03

    初春的的早晨散文04-13

    秋日的早晨的散文04-09

    罗田的夏天的散文04-04

    关于岁月的的网名04-1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