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22个地理实体

    2年前 | admin | 179次围观

    今天(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据央视新闻4月24日消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日前透露,我国的探月工程将有新动作。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

    据“中国的航天”微信公众号4月24日消息,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底图。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历时8个月,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对火星表面实现了全球覆盖。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

    中国象棋棋盘绘制java_火星捕获过程影像_中国绘制火星影像

    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

    中国绘制火星影像_中国象棋棋盘绘制java_火星捕获过程影像

    鲁宾逊投影图

    中国象棋棋盘绘制java_火星捕获过程影像_中国绘制火星影像

    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火星高分影像,识别了着陆点附近大量的地理实体,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将其中的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人口数小于10万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以命名。将中国标识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

    22个地理实体分布图

    火星捕获过程影像_中国象棋棋盘绘制java_中国绘制火星影像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经历202天的奔火飞行,成功进入环火轨道。

    2021年5月15日,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目标着陆点,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

    至2021年8月15日,火星车完成90个火星日的既定探测任务后,继续实施拓展任务,已累计巡视探测358个火星日,行驶1921米中国绘制火星影像,目前仍处于休眠期。

    至2022年6月29日,环绕器实现了全球遥感探测,目前已运行超过1000天,状态良好,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积累原始数据。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步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目标圆满完成。

    任务携带的13台载荷累计获取原始科学数据1800GB,形成了标准数据产品。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

    利用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获取的着陆区亚米分辨率地形数据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开展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通过相机影像获取的火星车车辙图像数据研究,获得了着陆区土壤凝聚力和承载强度等力学参数,揭示了着陆区表面物理特性;

    通过对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数据研究,发现巡视区近期水活动证据,揭示晚亚马逊纪(7亿年前)火星水圈比传统认知的更加活跃;

    通过对火星车双频全极化雷达获得的着陆区地下分层信息研究,发现火表数米厚的风沙尘下约30米和80米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揭示距今30亿年以来多期次水活动相关的火星表面改造事件和地质过程;

    通过对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和火星气象测量仪获取的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发现了巡视区存在距今约7.6亿年的盐水活动和现代水汽循环的证据。

    2030年前中国人的脚印会踏在月球上吗?吴伟仁:没问题!

    据央视新闻24日消息,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北京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对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进行了独家专访。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只是后续探月四期任务中的一步,未来它将和嫦娥八号组成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你看天上有中继星,中继星主要解决地球之间和它们之间的通信问题,其次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降落在不同的地点。

    中国绘制火星影像_中国象棋棋盘绘制java_火星捕获过程影像

    吴伟仁院士说,嫦娥八号计划于2028年前后发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上的资源进行勘查,并对资源的再利用进行实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比如说在上面能不能盖房子,能不能打砖,还有要在上面进行通信,这些东西可以在嫦娥八号上面进行充分实验,这是为以后真正大规模的月球科考提供保障。

    要进行月球科考,肯定有人的参与。在采访中,吴伟仁院士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中国象棋棋盘绘制java_火星捕获过程影像_中国绘制火星影像

    记者:现在大家很关心中国的载人登月,我们是不是在2030年前就有希望能够实现中国人到达月球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2030年之前,中国人的脚印肯定会踏在月球上去,这没问题的。

    “月球版北斗导航系统”正构建

    据央视新闻24日消息,国家航天局今天将发布一系列我国未来深空探测的战略及规划。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我国正在进行月球探测的四期工程,其中,嫦娥六号任务计划于2024年前后实施,它的主要任务是到月球背面采样,并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月壤。嫦娥七号将去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嫦娥八号将配合嫦娥七号在月球南极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对月球资源勘探和利用等进行一系列试验。

    在采访中吴伟仁院士还介绍,我国正在构建一个环月球的通信导航卫星星座,简单地说就是月球版的北斗导航系统。

    在地球上,我们有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它们组成的各种星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那在月球上,谁来支持月球科研站的工作呢?

    中国象棋棋盘绘制java_中国绘制火星影像_火星捕获过程影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以月球为中心的星座,这么一个集通信、导航、遥感以及其他一些功能的系统,构成一个星座,这个系统构成过后,我们还可以扩展到更远的深空。

    吴伟仁告诉我们,人类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未来诸多无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会成功登月,在复杂的月球表面上行动,都需要更加精准的导航信息、更加流畅的大容量通信保障,所以建设完善的月球通信导航星座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未来要探索更远的深空,除了月球“通、导、遥”一体的星座外,他们还计划把星座延伸到其他星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后续还要建设我们以月球为中心的深空互联网,负责通信、导航、遥感等多种功能,把我们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这么一个空间基础设施,变成了以月球为中心的、可以向太阳系延伸、更广阔更大范围这么一个大的系统。在互联网构成的情况下,以后在月球上也可以看电视,也可以看比赛,也可以使用Wi-Fi,航天员上个月球都不寂寞了。

    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来了!

    据北京日报4月24日消息,2023“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计划搭载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发射的两颗鹊桥通导技术试验卫星,分别正式命名为“天都一号”“天都二号”。

    鹊桥二号中继星计划于2024年发射,作为探月四期公共中继星平台,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天都一号、天都二号由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重量分别为61千克和15千克,拟于2024年与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发射,择机分离后,采用星地激光测距、星间微波测距方式开展环月轨道高精度定轨等技术验证,为未来鹊桥通导遥星座系统论证实施提供设计参考。

    天都一号、天都二号命名源自安徽黄山主峰“天都峰”,寓意我国深空探测事业扎根江淮大地,不断向更高更远的深空迈进。

    一图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30多年来,中国人漫步太空的脚步中国绘制火星影像,自信且从容。今天(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让我们一同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象棋棋盘绘制java_火星捕获过程影像_中国绘制火星影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的航天”、北京日报、央视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